
在台灣,穆斯林本是少數,台灣本土的穆斯林更是少數中的少數。而我剛好是一位在台灣土生土長到26歲、因緣際會下接觸伊斯蘭後受其價值觀吸引、進而入教的穆斯林女性。也許因為整個入教過程是出於自願選擇,所以在學習宗教知識與規範的過程中,我也在沒有外在壓力的情況下,得以按照自己緩慢而自由的步伐漸漸前進。
一直到入教後第6年,我才真的下定決心,遵循穆斯林女性的服裝規範:決定從此只要出門,都要有「遮蓋」(hijab,不只是包頭巾,還包括要穿長版和寬鬆的衣服)。不過,或許也因為「出門有遮蓋」對我來說是出於自主的選擇,因此即使這種穿著在外面遭受路人的異樣眼光、或每到夏季就得面臨台灣濕熱難耐的氣候,我都能甘之如飴。
成為穆斯林是我人生中的一次轉折;而後來與一位伊朗先生結婚,更是為我的人生開了一扇窗。每年跟隨外子造訪伊朗都為我帶來全新的生活體驗。尤其我這位自由皈依的信徒去到伊朗當地,仍難免會與當地的原生穆斯林文化產生有趣的碰撞。其中一個最大的碰撞,依舊是在女性的穿著上。
作為一個皈依穆斯林女性,我可以強烈感受到:外界對穆斯林女性最大的好奇,大概也就是「遮蓋」這件事。在網路上,從穆斯林女性為何要遮蓋、到討論遮蓋服飾的種類、再到穆斯林女性對遮蓋的態度(支持或反對皆有)、再到把遮蓋或頭巾作為一種政治或社會表述符號的文章,比比皆是。
由於自己是個穆斯林的insider,還是個打定主意的實踐者,我對這些相關論述向來不太關切。更何況穆斯林女性的服飾在各個穆斯林國家之間其實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差異現象,很難整體地一概而論。以下筆者所要分享一種伊朗特有的遮蓋服飾「chador」的實際穿著經驗與愛恨情仇。
伊朗婦女的遮蓋
圖片來源:作者截取自網路。
什麼是chador?在進入主題前可以先看看這張網路上的圖。圖中從左到右代表了穆斯林女性從最保守到最寬鬆的6種遮蓋程度。首先看第4張圖,這是在合乎伊斯蘭規範下最中庸的遮蓋:臉可外露,但頭髮須全部包覆。以這張為基準,越往左越趨嚴格保守,越往右則越趨寬鬆。
左邊數來第1和第2張皆屬蒙面,但第一張(流行於阿富汗的burqa)只在雙眼前面留下網格,比起第2張露出雙眼(流行於阿拉伯地區的niqab)的穿著,所遮蓋的範圍又更大,因此是最為保守的遮蓋穿著。左邊第3張就是本文所要談的chador。簡單說,它是允許露出一小片臉的大罩袍。第5張圖可以看到女性前額的頭髮已稍微外露,第6張則是完全沒包覆。在伊朗,女性的遮蓋程度是3、4、5這三種並存。
Chador──代表虔誠的服飾
chador是伊朗特有的女性服飾。所謂「伊朗特有」,並不代表只有伊朗人穿,其他國家像阿富汗也有少數婦女會穿,但主要會穿的就是伊朗婦女;更何況所有女性(不管是否為穆斯林、是當地人或遊客)若想進入伊朗的宗教場所(如清真寺或一些陵墓),一定都得披上chador才能進入。若妳不是穿著chador來,入口處也都備有chador讓妳披上;這已成為一種進入宗教場所的「常規」。
此外,若要追本溯源,chador這種服飾可以追溯至西元前的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 Empire,第一波斯帝國)時代,可謂自古即存在於伊朗地區。因此說它是伊朗的特有服飾絕不為過。
傳統的chador就是一塊半圓形的大布,平的那側往頭上披掛,然後用這塊布把身體全部包覆,最後用一隻手將布的兩角抓在下巴處。如此全身除了露出一小部分的臉和一隻手外,其餘部分都被遮蓋得很好。
在上面的圖中,chador會被擺在第三保守的遮蓋位置,原因是穿chador的婦女其實在chador內早已穿著合乎伊斯蘭的遮蓋衣物(即第4張圖),但為對宗教規範更嚴謹,她們在出門、或有男客來家裡時,會在原有的hijab外再披上chador。
因此,對我而言,chador是象徵虔誠或對伊斯蘭很有認同的一種服飾。
這麼說還是出自於一個前提。伊朗在1979年的伊斯蘭革命成功後,即變成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政府開始強制性地要求百姓遵守伊斯蘭規範,婦女需有hijab即為其中一項。古蘭經云:「宗教沒有強迫。」(2:256)以強迫的方式去規範人民實踐宗教,其惡果之一就是引起反彈、讓人對宗教反感。於是現在許多伊朗女性包頭巾的方式是很「隨性」的;比如前額露出很多瀏海、只要頭上有塊布「混」過去就好了。正因為此種狀況,當我看到願意選擇嚴謹地穿著chador出門的伊朗婦女時,就會覺得她們應該是認同伊斯蘭且對信仰虔誠的人。
Chador不是種容易穿的衣服
然而,身為一個因為認同「伊斯蘭要女性遮蓋的道理」而自願包頭巾穿長衣的人,我仍然在一開始想穿chador出門時,遭受巨大衝擊。我發現要將偌大的一塊布好好包在身上、然後還能俐落地出門上路,可要從小練過才行。否則,就是一直在路上呈現手忙腳亂的窘態。
我的腦海中第一次出現想穿chador的想法是在伊朗東部的馬什哈德(Mashhad)。那是什葉伊斯蘭第8位伊瑪目睿札(Imam Reza)的陵墓,是什葉穆斯林的「聖地」。可想而知,滿街的伊朗婦女幾乎都穿chador,此外還可見到一些來自阿拉伯地區的什葉穆斯林婦女是穿著蒙面的niqab(如上述第2張圖)。
我那時懷著躍躍欲試的心情,想說我離開德黑蘭前,曾特別向弟媳請教了穿法,一定沒問題。誰知道,一旦穿著chador行走在街上時,一會兒蓋頭的部分滑落;一會兒好像前面的部分無法抓緊;一會兒又怕踩到,相當狼狽。最糟的是,我發現我只剩下一隻手(因為另一隻手得一直抓著布兜在下巴處),而這隻手若要拿包包,就無法牽孩子。簡言之,整個人呈現失能狀態。
經歷了幾次這種經驗後,我不禁惱火,說:「這什麼衣服,也太不便利了。要我穿chador,我寧願蒙面,因為那樣我還有兩隻手可用。而且我的頭巾包得比一般伊朗婦女都好,至少我的頭髮絕對不會露出來。」之後也就不再主動「假口」地說要穿chador出門。不過,每次在街上我仍會特別留意那些穿著chador、又能同時手拿重物或抱孩子的俐落身影,正如同每次到叔伯家作客時,看到嬸嬸在披覆chador的狀態下仍能從容上茶,我的內心都會暗自讚嘆著。也許要等到我哪一天真得去伊朗長住時,才可能真的學會這種令自己在地化的穿著吧!
(作者為台灣伊朗文化經貿旅遊交流協會理事/台灣伊斯蘭研究學會理事/自由譯者)
瀏覽次數:2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