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松內山毛櫸自然學校」位於日本北海道道南地區的黑松內町,町內人口約2,800人左右,擁有乾淨的河川、海洋和美麗群山環繞。這裡處於日本海與太平洋直線距離20公里的河谷地區,登上町內的黑松內岳,可同時遠眺太平洋及日本海。
值得一提的是,位於町內的「歌才山毛櫸森林」,是山毛櫸自然生長最北界的森林,並被日本政府列為國家天然紀念物,為北海道的重要遺產,具生物多樣性價值,亦與當地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學校也以此命名。
黑松內自然學校就位於這生態與人文環境資源豐富的地帶。校址原為當地一處廢棄的國小校舍,2000年由高木晴光先生所創立,至今已18年。學校的理念是重新聯結人與自然的關係,創造「人與自然」及「人與人」的交流和學習機會。課程以「自然體驗」、「社區發展」和「人才培育」為三大主軸,各類課程充分結合當地環境資源,如森林、河川、海洋、農、漁、牧等,進行登山、獨木舟、浮潛、農家體驗……種種學習活動。
「就地取材」的披薩
這一天,我們帶著學員在黑松內的農村裡,四處蒐集料理材料製作披薩。這是一趟充分用身體去體驗的飲食教育。
如果把一道黑松內的披薩材料拆解分析,可以發現材料都來自當地,包括黑松內出產的小麥粉、鄰家長輩菜園裡的蔬菜,甚至莫扎瑞拉起司也是使用當地牧場的牛奶,學員在當地職人指導下完成的;至於料理用的水,也是取自當地湧泉;烘烤的柴火,也來自四周的森林。
若把這些元素拼成一幅浪漫的抽象畫,我們可以發現圖案的內容,正是孩子與農村資源互動的方式和成果,裡面則承載了勞動的精神,以及農村的價值。
自己取水、自己採收
「黑松內銘水」是一家位在黑松內町郊區的礦泉水公司。製作披薩的過程需要用水來和麵,我們來到天然湧泉的源頭取水。黑松內的地層剛好有一段是一百萬年前的化石層,經過天然過濾之後湧出來的泉水,特別甘甜好喝,正好一邊取水、一邊跟學員分享黑松內的地理小故事。
黑松內自然學校跟周邊的爺爺奶奶鄰居們都相當友好,每逢菜園有收成時,就會有電話來邀請我們去摘菜。熱心種菜的奶奶常常關心我們最近有沒有孩子來參與自然學校活動。馬鈴薯的採收原來是用圓鍬撥開土壤,拉起一根主要的根,然後大大小小,圓滾滾的馬鈴薯就會從土裡跑出來,在大約30公分左右的範圍仔細的撥一撥找一找,就可以找到很多馬鈴薯。
去老奶奶的菜園採馬鈴薯。圖片來源:吳立涵攝。
這是一個充滿驚奇的過程,大家一邊挖土裡的馬鈴薯,放到籐編的籃子裡,一邊跟老奶奶閒話家常,問問孩子們從哪裡來?幾歲了?有幾個兄弟?有幾次帶了幾位應對進退得宜的孩子去菜園,讓我覺得孩子們身上的活力也傳染給老奶奶了,多了這番互動,這些晚上要吃的馬鈴薯好像更可口一些。
手工披薩要用自然學校的土窯加熱,大約要讓溫度升高到300度左右。當內側的牆壁變成有點灰白色的狀態時,就表示接近適合的溫度了。粗細不同的木柴要劈開,長度過長,無法放入土窯裡的木頭要折斷或是砍斷。這些平常沒有太多機會使用刀具的小孩,正好藉此機會練習會。
莫扎瑞拉起司和桑葚醬的製作
黑松內的起司達人射場先生帶著各種器材來到自然學校廚房,大大小小的不銹鋼鐵桶裡面裝了莫扎瑞拉起司的半成品。孩子們帶上頭巾圍上圍裙,手上還有塑膠手套。介紹了起司製作的過程,從攪拌混合開始,讓每個人輪流幫忙攪拌的工作。
先用熱水把起司加熱,彈性就會變得非常好,延展度也變高,可以拉得超級長。桌上每個孩子伸出手掌把起司溫柔的拿在手上,拉長之後再對折,莫扎瑞拉起司就變成Q度充足的起司。整條起司延展在兩張長桌,雖然細長但韌性足夠,有種小時後吃半透明奶嘴糖的觸感。最後就是捏成圓圓的一球,我個人是相當喜歡的。
延展性非常好的起司。圖片來源:林東良攝。
正逢後院裡的桑葚樹結實累累,孩子們幫忙摘採了果實,搗碎後再加入白糖熬煮,拿著大湯匙把桑葚擠扁壓碎,彷彿來到果醬工廠,空氣中飄著糖漿的氣味分子,另一隻手用扇子把水蒸氣盡量搧走,可以讓果醬更濃稠一些,稍稍冷卻後就可以塗抹在延展的披薩餅皮上了。
洋蔥、大黃瓜、水煮蛋、青椒、培根、花椰菜,總覺得孩子們是天生的美感廚師,讓學員洗菜切菜後,對著麵皮擺放呈現,大約50張披薩在等待烘烤,每一張披薩都有各自的創意。
大家的創意披薩。圖片來源:吳立涵攝。
草地披薩派對
若在草地上享用披薩,多了戶外的草地香,更能襯托出土窯烤出的披薩香氣,一片片放入熱窯裡烘烤的披薩大約只要2分鐘就可以烤熟。
架設好帳篷天幕,擺上野外露營輕巧的桌椅,大大的綠草地鋪上藍色塑膠布,黑松內披薩開張了,待命許久的土窯組已把溫度控制在適當溫度,就像專業窯烤店家用,用長柄的鏟子把披薩一片片烤出爐!
熱騰騰的披薩準備出爐!圖片來源:吳立涵攝。
感人的一刻,孩子們大排長龍,披薩圓刀忙碌的在披薩上折返來回,切出孩子們期待已久的勞動果實!我們從早到晚,把這個劇本走完,人仰馬翻之後靜靜的品嘗,把黑松內的好山好水好食材都吃進肚子裡。今天我們用一天的時間,讓學員以最直接的方式,參與所有的料理過程,晴朗的天空下難得的手工美味,有我們的努力。
在急遽的社會變化中,農村生活做為都市生活型態的映照,今後將會變得更為重要。對比城市裡一通電話就能讓外賣送來的食物,我們用另外一種方式來獲得:讓遠離食材和農村的現代人親自走一遭,看一回農村的日常生活,了解食材的來源,自己動手製作,建立人與人的互動連結。這樣生產出來的食物,除了溫飽肚皮,還有溫飽靈魂的能量。
(北海道黑松內山毛櫸自然學校台灣辦事處負責人。)
瀏覽次數:2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