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投書
精選專題
熱門議題
Metoo
台大校長
政二代
習近平
台灣旅行法
英語畢業門檻
我要投書
關鍵字
共有247個搜尋結果
最相關
最新
【投書】移工寶寶在台灣:沒有國籍、沒有身分,誰能給他們一個「家」?
董瑞欣
2018-04-15
【投書】一個移工自殺後,台灣社會能做什麼?
陳翰堂
2018-03-04
【投書】身為移工,我抱著助人的心幫忙翻譯,卻被認定違法……
張氏碧
2018-01-29
離鄉是為了回家:越南—台灣—美國的海外移工,說出國家發展的真相
侯勝宗
2018-02-24
一位越南移工的夢想:「總有一天,我要以畫家的身份回台灣辦展覽!」
方詩諭
2018-01-02
9槍之後,終於不再說「逃跑外勞」,改稱「失聯移工」
張正
2017-09-26
【投書】警方的生命很重要,外籍移工的命也是
王怡蓁、蔡宜恩
2017-09-12
3,700公里的追尋──印尼移工安娜的旅程
曾文珍
2017-08-20
【投書】看不見的移工──台中市府的東協嘉年華
陳翰堂
2017-01-14
吳庭寬:自由的宣示──印尼移工的獨立紀念日
吳庭寬
2016-08-19
蔡慶樺:融合、難民、移工、排外──德國歷史中的越南篇章(上)
蔡慶樺
2016-07-19
蔡慶樺:融合、難民、移工、排外──德國歷史中的越南篇章(下)
蔡慶樺
2016-07-19
【投書】龍麗華:台鐵售票機事件──孩子的力量翻轉移工困境
龍麗華
2016-05-07
【投書】挺移工:我們如何得罪外勞仲介,而上了壹週刊
挺移工
2016-04-13
鄭宇欽:移工新世界──布拉格的春天
鄭宇欽
2015-06-13
何景榮:給人面子,才能賺到裡子──從印尼移工輸出看新南向政策
何景榮
2016-06-06
【投書】楊南進:越南移工再度開放 台灣準備好了嗎?
楊南進
2016-01-05
【給未來總統的一封信:投書】Dwiita Vita:請給外籍移工合法的假期
Dwiita Vita
2015-12-29
【投書】吳庭寬:印尼人在台灣,是移工,也是作家
吳庭寬
2015-12-17
【投書】沈軒宇:獵巫之下 被忽視的移工在台生活處境與被歧視
沈軒宇
2015-10-17
被祖國背叛的女人
林汝羽
2018-02-04
【給未來總統的一封信:投書】王磊:印尼移工給未來總統的一封信:新總統,新期許?(Presiden Baru, Harapan Baru?)
王磊
2015-12-25
【2017勞工影展】赤裸的人──《再見,可愛陌生人》與《水路:遠洋記行》
曾芷筠
2017-10-28
【投書】還要多久,家務工才能得到法律保障的權利與自由?
Sherry Macmod Wang
2017-12-29
安養院裡的臥底記者,畢業了
廖雲章
2017-11-03
嫁來台灣幸福嗎?她說:時間可以重來的話,我絕對不來台灣!
廖雲章
2017-08-15
大城市中的灰色角落,該如何引入陽光?
郭瓊瑩
2017-11-08
新南向與新移民政策的五個「不要」,簡稱「新新五不」
張正
2018-01-07
【投書】《再見,可愛陌生人》──他們的逃,有那麼多不得已
劉玲瑋
2017-08-21
逃跑外勞的晚餐
廖雲章
2017-07-27
【投書】連法律都歧視藍領工作者?外籍勞工的悲歌
林芷儀
2017-10-19
【投書】當這群沒有選票的人權益受損,誰在意?
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人民老大-不合格公民團
2017-08-28
那些我們的歌──台灣歌謠與東南亞
吳庭寬
2017-08-08
許願井的迴響:外籍勞工渇望被聆聽的聲音,你聽見了嗎?
《許願井的迴響》編輯群
2017-08-03
【投書】陳翰堂:在「新」與「擬」家人之前,請正視他們是異鄉「人」
陳翰堂
2016-11-18
【四方大道】張正:台灣最美的風景──帶你的東南亞朋友家人來借一本書
張正
2016-03-10
【2016移民工文學獎】Prabu Agnyna:前輩
Prabu Agnyna
2016-09-01
張正:移民工文學獎後記──乘著文字,航向自由的地方
張正
2016-08-28
【投書】吳英傑:請人替你孝順父母,還不對人家好一點嗎?
吳英傑
2016-08-23
【四方大道】張正:每個人都有義務成為暗夜中的火光──記帶書運動一週年
張正
2016-01-29
【海外投書】Erin Cipta:我一直默默追蹤那位「很厲害的女生」
Erin Cipta
2016-01-23
【投書】醫院裡的人類學家:病房裡的耳語
醫院裡的人類學家
2016-01-22
【投書】佐渡守:小吃店也是圖書館,印尼尤莉在青草巷熱情守護台印年輕人
佐渡守
2015-12-29
台北的四方之聲
張正
2017-01-07
張正:《四方報》快轉,十年一刻
張正
2016-04-14
李濠仲:從「我是挪威─巴基斯坦人」到「我是挪威人」
李濠仲
2014-03-03
黃志芳談新南向:我公職生涯中最快樂的三個月
黃志芳口述,謝瑩記錄
2016-09-10
黃宗鼎:「人」本新南向,需要更多「心」意
黃宗鼎
2016-09-07
張正:抓逃大聯盟
張正
2014-01-05
【投書】佐渡守:志工阿桑遇上1095好孩子團:我們在第一廣場意外開出第一朵東南亞藝文的燦爛火花
佐渡守
2015-12-22
黃哲斌:新聞媒體是偏見與仇恨的柴火嗎?
黃哲斌
2015-12-11
【投書】Dwiita Vita:外籍看護要休假
Dwiita Vita
2015-11-22
張正:制止虐殺貓狗,以及制止仇恨言論
張正
2015-11-19
張正:我們都需要好仲介
張正
2016-06-23
【投書】謝其政:瑪麗亞的工作誰來頂
謝其政
2015-10-07
【讀者投書】曹雅評:沒有身份的女人──《國籍法》創造了無國籍的弱勢處境
曹雅評
2015-01-06
張正:真正的名字
張正
2014-12-23
【四方大道】張正:拒絕「以錢為本」的南向政策
張正
2016-05-20
胡慕情:他們不能是奴隸
胡慕情
2015-02-24
張正:台灣應停止引進藍領外籍勞工,這是一個飲鴆止渴的政策
張正
2015-07-13
【讀者投書】何孟璇:我們的土地,他們的故事──移民工文學獎,記下台灣土地離散悲歡
何孟璇
2015-03-10
【投書】關學琛:鬆綁之後,藍鵲可以再次起飛嗎?
關學琛
2015-12-05
【投書】林安妮:《望鄉》──Homesick eyes,我們望著的是名為「幸福」的故鄉
林安妮
2015-12-01
張正:帛琉的淡淡哀愁
張正
2014-03-15
張正:為什麼要「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
張正
2015-01-20
【讀者投書】吳承晏:世界觀,從認識東南亞文化開始
吳承晏
2014-12-27
管中祥:不用政見的選舉?
管中祥
2014-11-06
【周五專欄】管中祥:讓「我們」更接近「他們」
管中祥
2013-11-29
張正:異鄉的監獄
張正
2013-11-19
張正:異鄉人的如玉之島
張正
2014-10-10
【投書】黃子倫:第一廣場還是東協廣場?跨越族群藩籬的可能
黃子倫
2015-09-05
管中祥:在《快跑36小時》中看到「人」
管中祥
2014-09-18
【讀者投書】梁莉芳、傅凱群:誰來照顧我?──正視本土長照人力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梁莉芳、傅凱群
2013-09-04
張正:台北車站開齋節之頭巾田野
張正
2014-08-06
洪德青:回顧2015二十大越式新聞(1/2)
洪德青
2015-12-13
張正:《印尼etc.:眾神遺落的珍珠》──以印尼作為方法
張正
2015-06-09
張正:媽媽不說我來說!關於「帶書給媽媽」和「新住民青少年文學創作工坊」
張正
2015-11-22
張正:不是進口,是追尋燦爛時光
張正
2015-03-21
【讀者投書】李明洳:新品種國片的文化保衛戰?──《愛琳娜》試映會後感
李明洳
2015-02-08
張正:「帶書者Carrier」指南
張正
2015-02-02
【周四專欄】胡慕情:江宜樺的芭樂票
胡慕情
2013-12-19
【讀者投書】胡頎:國籍法修法政策對話──面對在台之無國籍人處境
胡頎
2014-11-06
【讀者投書】劉佳昊:台灣民主的三個挑戰──從公民政治與群眾運動共譜的民主變奏曲談起
劉佳昊
2014-09-14
張正:不只為了十萬塊──記第一屆移民工文學獎
張正
2014-08-24
夏曉鵑、鄭詩穎:他鄉何時成故鄉?
夏曉鵑、鄭詩穎
2013-04-19
張正:春雨來不來?
張正
2013-04-01
黃哲斌:反二度強拆 士林王家向社會借款
黃哲斌
2014-02-14
陳宗延:終結血汗長照──「臨終孤寂者」與「臨床受壓迫者」必須喘息
陳宗延
2013-12-17
【投書】不是所有菲律賓人都精通英語!友善東南亞,從理解人家的語言開始
汪英達
2018-04-02
【投書】失根的透明者──緬甸、泰國,何處才是他們的故鄉?
李瑞珠
2017-11-14
【投書】〈旁觀他人之痛苦〉的省思──別讓你的善意,成了他的地獄
陳翰堂
2017-03-23
從「外籍新娘」到「新住民」走了多遠?(一)
夏曉鵑
2018-01-31
何景榮:詐騙、毒犯、性侵犯,台灣該洗刷汙名了!
何景榮
2016-09-14
【投書】從「陸客」轉向,故宮南院別忘了新南向
侯智桓
2018-04-08
【投書】走入泰緬邊境,讓我重新看見「教育」是什麼
吳佩璇
2018-01-10
【投書】陳翰堂:台中市「政府官員」的東協狂想曲
陳翰堂
2016-07-07
約翰葛里遜──孩子迫切需要法律教育
黃怡
2017-10-25
低薪、過勞、高風險──在菲律賓,你的每份工作可能都只有6個月
林劭寰
2017-04-25
【投書】全民過勞時代,無命可見島嶼天光!
劉念雲
2018-01-11
碼頭社區的日與夜──評《無人知曉的風和日麗》
林劭寰
2018-04-13
從越南大排長龍的7-11,看看台灣與日本的南向有什麼不同?
何則文
2017-06-27
人權不是被施捨──請還給他們應有的權利
李佩雯
2017-03-08
這樣做才不失禮!認識「溫柔系」的爪哇文化
吳英傑
2017-09-05
《台灣旅行法》的光合百年四部曲(四)進行曲之王故居與黨外FAPA
洪德青
2018-03-22
【投書】誰的「多元文化」?
張妤安、戴綺儀
2017-01-25
中國大陸社會觀察之七──冬天裡的一把火,燒出中國人民的悲哀
羅世宏
2017-11-27
【投書】讓新南向成為「以人為本」的共融經濟
徐明慧
2017-01-10
灣生回家、海倫清桃和台灣的種族歧視
方格正
2017-01-13
【投書】佐渡守:東協廣場在哪裡?市長給問嗎?
佐渡守
2016-01-11
菲律賓真的需要戒嚴?來自民答那峨的她這樣說……
張馨云
2017-06-15
走出教室,向世界學習──國際觀可以怎麼教?
劉政暉
2017-06-15
【第4屆移民工文學獎/優選】郵差和寄給媽媽的信
Aiyu Nara Saputro著,鐘妙燕(Marcella Yeda)譯
2017-09-30
【第4屆移民工文學獎/青少年評審推薦獎】紅色
ETTY DIALLOVA著,張婧玟(Wendy Chang)譯
2017-09-30
【投書】朱敏慈:我想說的東南亞
朱敏慈
2016-06-13
【投書】在印尼,如果我吃一頓飯不配Kerupuk餅乾,這頓飯就不完整
江婉琦
2017-12-27
18張邊境的背影
張正
2017-07-31
【第4屆移民工文學獎/評審獎】一碗紅彈珠的思念
Rahayu Wulansari著,鐘妙燕(Marcella Yeda)譯
2017-09-28
重返美索──他們的未來,仍在持續漂流
曾柏彰
2017-08-19
大拜拜的意義
張正
2017-03-28
【第4屆移民工文學獎/青少年評審推薦獎】窮人的呼聲
Joseph Christian P. Aranas著,何薇薇(Jrose Ho)譯
2017-09-30
【投書】在博物館看見東南亞──走出偏見,博物館也有「超連結」!
袁緒文
2018-01-01
【守候難民的那雙手演講系列】走到邊境才知道,原來為了生存,人得付出這麼大的代價
曾柏彰
2017-09-02
Happy Tet!回顧2016越式新聞
洪德青
2017-01-25
【投書】好的人口政策不是只鼓勵「多生」,更應該注意「留才」!
鐘珮純
2018-04-20
【投書】承認吧!我們並不在乎體育,我們也不在乎原住民
林安妮
2017-08-25
【投書】葉奕緯:對兒子沒有期待──「不親密關係」是獨立之鑰
葉奕緯
2016-05-13
【新南向論壇】趙祥和:大談東南亞,走調的台灣人情味
趙祥和
2016-06-02
說一個台灣鬼的故事──《紅衣小女孩2》的敘事嘗試和母愛陷阱
路奇
2017-10-28
從僑生到僑鄉──這也是一種南向
郭瓊瑩
2017-08-14
搶救學測!2018年給高中生的10個時事關鍵字
獨立評論編輯室
2018-01-16
【投書】Ting:跟著新南向政策跑的大學教育──我們在急什麼?
Ting
2016-11-28
【第4屆移民工文學獎/青少年評審推薦獎】來自鐵柵欄後的思念信
Tania Roos著,張婧玟(Wendy Chang)譯
2017-09-30
【投書】林邑軒、陳冠廷:南向,從台灣開始
林邑軒、陳冠廷
2016-09-07
【投書】她們遠嫁台灣,家人卻難以來探望……
龍煒璿、張育華
2017-10-18
【2016勞工影展:青貧世代】邱毓斌:當團結不只是一個口號──《勞動日》觀後
邱毓斌
2016-08-24
【守候難民的那雙手演講系列】流亡者的邊境醫院──為了助人,她走進叢林
辛西雅醫師(Dr. Cynthia Maung)主講,謝瑩、曾柏彰記錄整理,丁庭羽協助審校
2017-09-02
周安曼:香港外籍傭工計劃──用藝術打造自己的房間
周安曼演講,黃寶儀記錄
2016-05-19
泰緬邊境最溫暖的手──辛西雅醫師與梅道診所
曾柏彰
2017-08-02
【2016移民工文學獎】Kha Alme:遺忘與回憶
Kha Alme
2016-09-02
別讓他們繼續沉默──那些隱藏在生活縫隙裡的階級意識
劉政暉
2017-04-10
【第4屆移民工文學獎/優選】代步機
Riris Sirius著,張婧玟(Wendy Chang)譯
2017-09-30
【投書】蒼蠅爸爸──當學校在世界的邊緣,我們做些什麼?
曾柏彰
2017-03-27
【投書】陳佑詳:走入社區,看見偏鄉醫療
陳佑詳
2016-09-20
賴品潔:從壓抑中爆發的衝突才恐怖──印尼華裔作家的族群視野
賴品潔
2016-05-02
何榮幸:學運之必要,臥底之必要,真誠之必要
何榮幸
2013-09-18
【投書】大漢以後,千萬毋通做工──國中生讀《做工的人》
李元熙
2017-03-06
【周五專欄】管中祥:走唱四方
管中祥
2013-07-05
張春炎:殺人能理直氣壯嗎?杜特蒂的媒體狂語遮掩不了菲律賓私刑問題
張春炎
2016-11-29
【投書】從「陸生納保」到境外學生權益運動
黃康偉
2017-04-10
從被展出的「稀奇人種」到漢語教授──德國最早的華人故事
蔡慶樺
2017-07-21
【新南向論壇】陳麗郁:南向詮釋──人、文化與博物館
陳麗郁
2016-05-26
張正:印尼相對論
張正
2016-03-17
開齋節來了!印尼人的齋戒月與開齋節怎麼過?
吳英傑
2017-06-23
【台印作家雙邊座談】甘耀明╳湯順利:台灣與印尼的客家文學世界
甘耀明、Sunlie Thomas Alexander(湯順利)對談,佐渡守記錄
2016-06-11
【2016移民工文學獎】ABDUL MUBAROK:LIR ILIR
ABDUL MUBAROK
2016-08-30
同婚爭議,基督徒需要愛你的「仇敵」嗎?
管中祥
2017-06-01
梁展嘉:幹嘛羨慕新加坡?
梁展嘉演講,謝瑩整理
2016-02-23
洪德青:回顧2015二十大越式新聞(2/2)
洪德青
2015-12-20
【投書】愛與支持,讓同志成為全世界最棒的父母!
劉政暉
2017-01-21
我失智了嗎?
黃怡
2017-06-24
【投書】邱惠姍:在曼谷,衝擊的盛夏
邱惠姍
2016-01-30
張正:2014大選移民政策芻議
張正
2014-09-22
【新二代書寫】陳又津:台灣閩南爸爸╳泰國華僑媽媽:「用錢可以買到一份感情嗎?」
陳又津
2015-12-22
葉家興:撕裂歐美及全球各地的竟不是左右,不是階級,而是……
葉家興
2016-08-04
張正:陳氏桃、陳錫鍠、與孫中山
張正
2013-03-07
【動物當代思潮】林憶珊:教育,是管理流浪動物時看不見的源頭
林憶珊主講,陳奕伶、佐渡守整理
2016-11-15
胡慕情:愛與礙─關廠工人臥軌
胡慕情
2013-02-07
張正:給公視董事的一封信─藍綠同Xanh(音「喪」,越南文)
張正
2013-01-25
張正:「連」菲律賓「都」騎在台灣頭上?
張正
2013-05-13
開一間書店,實驗我對於書的想像
張正
2017-07-24
陳玉敏:層出不窮的虐待動物問題,教育部在哪裡?
陳玉敏
2016-06-30
張正:相約台北火車站
張正
2013-08-12
【哲學諮商室】誰說書看完才可以買新的?
褚士瑩
2017-02-12
【投書】葉奕緯:再現程序不正義 「百戶房子都拆,不只你這戶」
葉奕緯
2016-05-17
【第4屆移民工文學獎/優選】珠與龍舟
Safitrie Sadik著,鐘妙燕(Marcella Yeda)譯
2017-09-30
【第4屆移民工文學獎/首獎】塞車──在菲律賓生活的乘客們
Knezzar Lactaoen著,何薇薇(Jrose Ho)譯
2017-09-23
張正:把小孩關進動物園的籠子裡,就懂了
張正
2015-01-10
劉美妤:國族不是良知的疆界
劉美妤
2015-07-03
【特別企畫:春節版】夏曉鵑:記取歷史教訓,讓「逃」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夏曉鵑
2013-02-14
【第4屆移民工文學獎/高雄特別獎】雨的氣味
鄧安芷著,楊玉鶯(Dương Ngọc Oanh)譯
2017-09-30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