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投書
精選專題
熱門議題
公投
學測
蔡英文
言論自由
管中閔
韓國瑜
性平教育
黃背心
假新聞
我要投書
關鍵字
共有131個搜尋結果
最相關
最新
【投書】別讓你的正義變成傷害:一位社工的心聲
河馬
2019-01-24
我的媽媽是社工
何綺
2016-05-26
向醫務社工致敬!這群人,搭建起醫師與病家間的橋梁
周恬弘
2018-03-19
一個社工觀看《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的心痛 每一張面孔都那麼熟悉
楊雅華
2017-04-09
【投書】社工人生──給他一點溫暖,就有機會喚醒希望
劉靜芳
2016-06-02
【投書】我是社工,我為爭取相互善待的家園而戰
小莫
2016-05-29
【投書】一句話惹惱全國社工大賽得獎佳句──「呷飯放屎!」
河馬
2016-05-28
【投書】沒24小時服務就沒愛心?請別再用冷漠與無知壓榨社工
河馬
2016-05-25
不功德也不誠實的「回捐功德」
張正
2018-04-12
你能不能拉著孩子的關鍵,是孩子願不願意拉著你的手
張瀞文、顧瑜君
2018-07-16
【投書】你敢跟遊民一起住嗎?──傾身向前,才會看見更多生命的真實
陳宗仁
2017-08-07
當你不以_____為恥,改變從此發生
丘美珍
2017-06-19
【投書】突破同溫層──您認識的社會工作是什麼?
郭怡妤
2016-05-30
【投書】為什麼讓段議員道歉,是一件那麼困難的事情?
阿花蟲
2016-05-26
【投書】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怕豬一般的隊友
河馬
2015-09-23
【投書】如果夏林清那時候不是這麼做……
Alice
2016-10-06
何榮幸:這才是真正的小革命!──《我往那裡走,因為那裡看不見路》讀後感
何榮幸
2013-10-09
我只是想要一個家:失家兒童的漫長流浪
簡永達
2018-09-24
「什麼事我都願意做,只要讓我感受到這個家對我的珍惜」──一位新住民姊妹的故事
善牧基金會
2018-05-13
【投書】議會有事嗎?
阿君
2016-06-03
【投書】世界拒絕赤貧日:消除貧窮,需要先直視失敗
巫彥德
2018-10-17
【投書】終止兒童虐待,父母也需要保護網!
魏妏秦
2019-01-24
呼籲花蓮縣府:震災捐款,應該優先專用在「災民與邊緣戶」的家屋重建!
楊華美
2018-03-25
【投書】我的過去不想被知道,可是未來想被看見
蘇鈺茹
2017-05-03
【投書】面對離婚砲火,保護孩子不被犧牲的四個步驟
林秋芬
2018-05-11
【投書】親密暴力與「私法正義」:他們打了一個家暴父親,然後呢?
鄧運合、許翔甯
2019-01-17
說一個台灣鬼的故事──《紅衣小女孩2》的敘事嘗試和母愛陷阱
路奇
2017-10-28
#MeToo議題引起全球關注,如何教出正直男孩?
田育瑄
2018-08-12
「請盡全力救我!」他們積極求生,最後卻成了噩夢……
潔西卡.齊特(Jessica Nutik Zitter M.D.)
2018-12-30
窮人需要什麼,何不讓他們自己決定?
羅格.布雷格曼(Rutger Bregman)
2018-06-06
「超高齡社會」居家照護,需要全方位的護理師!
周恬弘
2018-01-16
外事先生,謝謝你!一次溫暖的移工案件通報
張馨云
2018-06-13
狗籠裡長大的小孩:情感忽視的傷害,可能治癒嗎?
布魯斯.D.培理(Bruce D. Perry)、瑪亞.薩拉維茲(Maia Szalavitz)
2019-01-27
「誰的藝術,誰的土地?」──訪俄羅斯藝術家波利斯基(上)
尤娜滋
2018-09-14
台灣走出民主泥沼的解方:「審議式民主」來了!
劉政暉
2018-05-17
十萬元換一隻右手,你幹不幹?──那些東南亞「免洗奴隸」的悲歌
姜雯
2018-11-03
書店不死,只是轉型:從金石堂城中店熄燈談起
張正
2018-04-25
【投書】那些弱勢家庭中,「隱性」的學習障礙孩子
吳文炎
2018-04-18
即將畢業的你,還有夢想嗎?
方格正
2017-05-23
【投書】一個移工自殺後,台灣社會能做什麼?
陳翰堂
2018-03-04
【投書】誰說畢業設計不能改變社會?他們走進公園,讓更多老人展露歡笑
林子宸、許天睿
2018-06-02
【讀者投書】吳研嘉:人倫悲劇的背後──腦麻患者的扶養、人權與教育
吳研嘉
2015-03-30
不經摔的「瓷器世代」?先練習失敗,才不會跌得那麼痛!
李淑菁
2017-10-05
【投書】我的孩子、你的孩子、我們的孩子──從電影《親愛的外人》看離婚父母的家庭維繫
林秋芬
2018-05-06
【投書】鱷魚爬過我的心──老師的身教與體罰
蔡嘉凌
2017-09-03
哪些「家長」的聲音被聽見?
李淑菁
2017-07-22
【讀者投書】三級預防──關懷就是預防
張巍鐘
2015-08-07
劉致昕:當富人的第二套房變成了社會住宅
劉致昕
2014-12-11
【投書】醫療與長照整合的最後一哩路
黃繼賢
2016-11-05
【投書】偏鄉服務,不是一廂情願的「付出」
許智鈞
2017-10-22
孝道之盡頭──一個失智者媳婦的真情告白
黃怡
2017-06-17
【投書】「教育」才是預防隨機殺人事件的根本之道
任懷鳴
2016-04-01
【投書】從部落開出的花──培育課輔媽媽,成為在地最溫柔穩健的力量
吳文炎、周江杰
2017-09-25
【投書】父母的爭、孩子的傷──從電影《天才的禮物》談監護權
林秋芬
2017-05-15
【難民船上的人】台灣應該記得,自己也曾協助過難民
劉吉雄
2017-01-21
我們的小孩喜歡學習,我們的小孩不笨!
唐弟予(Bruno Tardieu)
2018-04-29
告別的勇氣:死亡很強大,但「愛」能夠更強大
蔡慶樺
2017-12-15
多重潛能者的5種超能力
艾蜜莉.霍布尼克(Emilie Wapnick)
2018-09-08
【投書】從花甲男孩一家,看見家暴家庭中的傷痕與渴望
林秋芬
2017-06-19
從「逃避」開始的國際志工種子,能不能回到故鄉開花?
林吉洋
2017-05-07
「爸爸,我不想跟你玩……」孩子有異狀,需要大人更謹慎的關心
神老師
2017-05-05
【哲學諮商室】新手媽媽的人生下半場
褚士瑩
2017-03-12
【投書】勞基法只是最低標,政府不能再把人權往下修!
胡方翔
2017-12-28
【讀者投書】紀惠容:從青少年父母的世紀婚禮說起
紀惠容
2013-03-02
【投書】從酒鬼薔薇聖斗到台大虐貓生
湯宜之
2016-08-16
撕裂歐美及全球各地的竟不是左右,不是階級,而是……
葉家興
2016-08-04
《四方報》快轉,十年一刻
張正
2016-04-14
【投書】當兒童成為被害人,其證言如何被聽見?
朱惠英
2016-04-04
【投書】「動物虐待」是犯罪,社會不該容忍
萬宸禎
2016-07-02
【投書】想要國際化?台灣應該更努力留住外籍人才
蔡玉芳明
2016-06-12
【投書】13歲的她嫁人了?關於我們想挽回的150個孩子
林子鈞
2016-06-03
【讀者投書】胡頎:國籍法修法政策對話──面對在台之無國籍人處境
胡頎
2014-11-06
【讀者投書】黃繼賢:笨蛋!重點在長照保險法!
黃繼賢
2015-05-18
醫師,當您生病時,付得起同行開的醫療價金嗎?
滕西華
2017-03-26
【投書】這一天在金邊──NGO、貧民窟與今日的柬埔寨
何則文
2016-04-01
【投書】少年機構內的性侵害當真無解?問題都出在「人力」
朱惠英
2017-03-22
從難民到公民──挪威政府如何「外包」難民業務?(下)
林汝羽
2016-08-24
【投書】被忽視的家庭生活教育,我們空許的幸福願望
蕭子喬
2016-02-02
陳文成命案,需要勇敢的證人站出來!
黃怡
2016-07-30
【投書】健全國人心理健康照顧機制,給專業人員適才適所的工作位置
楊淑貞
2015-12-30
特殊教育,是積極的「差別待遇」
曲智鑛
2016-06-30
宗教和醫學一定相斥嗎?其實,信仰也可以成為醫療助力
周恬弘
2017-06-20
【投書】大時代下的小生意──正因疑慮,我們更須向前
朱剛勇
2017-06-09
【投書】高中需要怎樣的性平教育?
謝秉霖
2016-04-19
【投書】我們如何得罪外勞仲介,而上了壹週刊
挺移工
2016-04-13
【讀者投書】《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的醫師作家奧利佛.沙克斯過世了
蔡榮裕
2015-09-02
高昂學費是日本貧窮家庭永遠的痛
Yuki Hagiwara和Isabel Reynold原作,李明洋摘譯
2016-03-22
【讀者投書】從未成年男女性行為看見世代隔閡
韓治決
2015-07-11
瞿欣怡:首都生活週記之七──窮到只剩鹹酥雞
瞿欣怡
2015-05-31
德國的老年浪潮來襲
蔡慶樺
2017-02-03
【投書】超高齡社會的醫療、福祉與照顧需要什麼?
余尚儒
2015-10-21
【守候難民的那雙手演講系列】流亡者的邊境醫院──為了助人,她走進叢林
辛西雅醫師(Dr. Cynthia Maung)主講,謝瑩、曾柏彰記錄整理,丁庭羽協助審校
2017-09-02
【動物當代思潮】殞落了一位年輕獸醫師之後
吳宗憲
2016-05-22
劉克襄:歲末 遇見一位少年
劉克襄
2013-01-08
【投書】長照服務法上路前的四大建議
賴添福
2015-09-24
終結人倫悲劇,為特殊需求者打造療育社區
章定煊
2015-08-05
陳世哲:甄選面談的入場順序會影響到錄取的機率嗎?
陳世哲
2014-08-01
患難中醫病見真情
周恬弘
2015-07-23
【讀者投書】許淳淮:拆了一個美麗灣,還有千千萬萬的美麗灣
許淳淮
2014-11-03
我失智了嗎?
黃怡
2017-06-24
【投書】921地震過後的18年,我看見什麼?
秋霈
2016-02-13
【讀者投書】余佩樺:佔中──遍地開花後,將走向何方?
余佩樺
2014-10-02
失智老媽──神經科醫師陳光明的照護手記
黃怡
2017-05-25
【讀者投書】陳亦琳:這個世界不缺乏同情,缺乏的是尊重
陳亦琳
2013-04-06
【讀者投書】吳栩臺:對於華光的三個想像
吳栩臺
2013-04-05
【給未來總統的一封信:投書】總統,您睜開眼睛看新二代了嗎?
何景榮
2016-01-01
【讀者投書】劉宏恩:不能用「流浪律師」的聳動訴求來遮蓋律師界的許多老問題
劉宏恩
2015-04-10
【投書】獵巫之下 被忽視的移工在台生活處境與被歧視
沈軒宇
2015-10-17
結果與落葉──白色巨塔故人事
魏宏晉
2016-06-26
瞿欣怡:我們留給這個世代什麼?──學生佔領議場現場觀察
瞿欣怡
2014-03-23
德國人如何協助高齡生活?專訪黑森邦議員克拉芙—以瑟蔓
蔡慶樺
2017-02-17
我們需要「病人誓約」嗎?
周恬弘
2016-05-12
【投書】邊緣的靈魂──芳春公寓的故事
陳熙文
2015-11-01
【我的財經書架】丘美珍:你是不是雜物盲?評《囤積解密》
丘美珍
2015-05-29
【讀者投書】陳品元、王子軍:罩不罩我的家人?淺談長照服務法爭議
陳品元、王子軍
2015-05-25
【讀者投書】廖貽得:誰需要美麗灣渡假村?──以「照顧」為本的部落發展之路
廖貽得
2013-10-21
【2017移民工文學獎/青少年評審推薦獎】來自鐵柵欄後的思念信
Tania Roos著,張婧玟(Wendy Chang)譯
2017-09-30
何榮幸:「香港人瘋台灣」的反思
何榮幸
2013-08-21
【在柏林和池上間漫步】祖孫代間學習──社區在地老化的第一步實踐
李香誼
2015-12-27
翻身的黑人.翻轉的歷史
黃怡
2016-07-23
【周五專欄】管中祥:解開社會的「瘋印」
管中祥
2013-10-11
《產科醫鴻鳥》的社會療癒學
周恬弘
2016-06-19
【讀者投書】盧敬文:被遺忘的半島──恆春的醫療困境
盧敬文
2015-06-15
【讀者投書】張巍鐘:教育與社會—國家的教育政策高度
張巍鐘
2015-05-03
【七先生周記】黃哲斌:哈佛法學教授 網路政治募資之旅
黃哲斌
2014-05-16
【編輯手札】何榮幸:劉克襄、張正與童子賢──「獨立評論@天下」滿月記
何榮幸
2013-02-20
【讀者投書】陳炳仁:「翻轉病房」──以需求為導向、善終為終極目標的在宅連續性全人醫療照護
陳炳仁
2014-11-21
【讀者投書】胡嘉琪:同理心與道德感淪喪之心理異常──談北捷、核電、死刑、危機預防與處遇
胡嘉琪
2014-05-27
張潔平:大國民.香港2012
張潔平
2013-01-11
【讀者投書】高穎超:恐懼同志的「性經濟」動力
高穎超
2013-11-30
【讀者投書】劉懿德:從本位主義的醫療專業轉化為常民知識的社區醫師
劉懿德
2014-11-28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