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投書
精選專題
熱門議題
Metoo
台大校長
政二代
習近平
台灣旅行法
英語畢業門檻
我要投書
關鍵字
共有700個搜尋結果
最相關
最新
成績不理想的孩子,真的就不是「讀書的料」?
李明洋
2018-01-02
遷徙世代──兩個大學生的「理想」,道出台灣的兩難
黃樂恩
2017-11-07
張蘊之:為理想奉獻?還是與剝削者共謀?
張蘊之
2016-04-21
【讀者投書】黃喬鈴:男高女低行不行?──理想婚配與現實的差距
黃喬鈴
2014-08-23
羅德水:理想與現實應持續對話──從十二年國教會考亂象談起
羅德水
2014-06-21
【投書】「人才外流」已經蔓延到高中?從這兩個原因看可能解方
王崇旭
2018-03-25
故宮南院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黃宗鼎
2018-03-16
媽媽,我用原子筆把答案寫在會考題本上
陳怡光
2018-01-30
【投書】讀《她們的征途》──台灣民主的未竟之路
吳承晏
2017-11-28
我們能共同生活嗎?(不想也得想啊)
林蔚昀
2018-04-20
不只是「施明德前妻」!捨棄豪門小開,她一生為台灣民主努力
林倖妃
2018-01-29
從「生態烏托邦」出發,基礎建設可以怎麼做?
郭瓊瑩
2017-04-13
【投書】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臉書洩密風暴的反思
禿驢仙貝
2018-04-09
環保、空汙、生態基本教義派──菁英堅持與民眾需求能兼顧嗎?
葉家興
2018-01-04
【投書】偏鄉老師來了就走,怎麼辦?
王聖元
2017-06-10
那一年,「另立全球化」帶我們走進北非伊斯蘭女性的世界
梁瓊丹
2017-12-29
這年頭當爸媽很難?其實是:當人很難
林蔚昀
2018-02-23
謝國清:社大專法後的責任與願景
謝國清
2016-09-30
我的成功,我決定!
葉丙成
2018-01-21
「超高齡社會」居家照護,需要全方位的護理師!
周恬弘
2018-01-16
【投書】就算不能「與神同行」,也可以「幸福路上」
李薇薇
2018-01-15
對媽媽說好話,而不是叫她偉大
林蔚昀
2018-04-13
亞裔學生的龍年關卡
方祖涵
2018-04-13
「宜蘭經驗」怎麼來?找到好的建築師,比拿到大筆預算更重要
林盛豐
2018-03-12
不功德也不誠實的「回捐功德」
張正
2018-04-12
逆襲生命經驗中的荒謬與夢魘――《阿兵哥3x1》引發的省思
郭力昕
2017-12-19
少一分競搶學生的算計,多一分適性揚才的堅持!
葉丙成
2017-01-27
對於一個偉大城市首長的想像
許毓仁
2018-04-09
寂寞世代的龐大孤獨──日本年輕人的「活著」,為什麼這麼無力?
林秀姿
2017-12-06
當媽才知為母難
林蔚昀
2018-03-30
解決產業「五缺」,要如何讓台灣經濟更美好?
盧俊偉
2018-03-29
帶我去月球──或許,是這世界還沒準備好接受你
方格正
2017-12-20
要發展觀光,不是有「人情味」就可以!
郭瓊瑩
2018-02-22
台灣的大學,將在「馬太效應」中失去優勢嗎?
葉家興
2018-03-15
【投書】鍾文榮:親愛的,我們的愛情犯傻了!
鍾文榮
2016-07-24
【投書】從《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反思台灣企業發展策略
Jason CW Wang
2018-03-11
晚年住居的美好想像
米果
2018-03-07
學測考壞了,你的人生反而有更多可能?
呂文慧
2018-02-27
【投書】學歷越高,離部落越遠?當大學教授遇到原住民族考生
陳張培倫(Tunkan Tansikian)
2018-04-16
【投書】放寬實驗教育校數名額?教育部沒想到的那些事
劉世雄
2017-11-09
搶救學測!2018年給高中生的10個時事關鍵字
獨立評論編輯室
2018-01-16
【投書】誓言之後的信仰──身為過來人,他勸年輕人別加入聖戰組織
張育軒
2018-03-28
【哲學諮商室】應該跳槽嗎? 別太急著「填滿」你的人生
褚士瑩
2017-09-17
【投書】學測過後,學生與家長都應該打破的迷思
詹志超
2017-03-04
我來自新聞系,但不去媒體實習!
管中祥
2017-07-24
為什麼我們反對招聯會的大學考招草案?
葉丙成
2017-02-22
【投書】數字會說話,教育拚輸贏?那些績效評估看不出的事
陳育萱
2018-01-23
當東京白日夢女碰上貧充男
林秀姿
2017-02-07
【投書】老師的存在價值是什麼?
陳展宇
2017-05-31
【投書】晚上學、早下課,中小學「朝九晚三」可行嗎?
王宜婷、王皓弘、周亞霓、邵詩媛、葉柔妤
2018-01-09
夢的詩人與夢的城市:威爾斯詩人戴維思
曾柏彰
2018-03-01
周恬弘:從巫醫到現代臨床照護──2,500年來的醫療史,只有這件事沒有變
周恬弘
2017-11-21
《衝組》來了!這一次,為那些沒有名字的民主運動推手發聲
林秀姿
2017-12-26
突尼西亞婦女運動:平等之戰,硝煙依舊
梅沙悟德.荷穆達尼(Messaoud Romdhani)
2017-12-22
想幫助愛抱怨的朋友?10個方法教你如何當一面好鏡子
褚士瑩
2018-04-22
【投書】全台大跳電,你要關心的不該是核四
劉育杰
2017-08-18
冬夜遇見的Hi-Chew軟糖
方祖涵
2017-12-15
【投書】如何「讀新聞」?法國學校這樣教!媒體教育的可能做法
曾柔
2018-04-11
如何閱讀,才能寫作:朝向引導式閱讀與寫作教學
許暉林
2018-04-10
【投書】孩子大了,讓他們去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吧!
王聖元
2017-04-30
【投書】每年採訪滿級分的高中生,到底有什麼意義?
杜冠霖
2017-04-27
如果貧窮是結構性壓迫,教育公共化就是脫貧關鍵
羅德水
2017-11-20
【投書】十九大前後的上海校園──新世紀的「中國夢」
呂友友
2017-11-12
【投書】寫在三年之後,像我這樣八年級的人
吳奇諺
2018-01-16
【投書】從「江歌案」看中國「全民富二代」教育下的悲哀
孫宇婷
2018-01-06
向醫務社工致敬!這群人,搭建起醫師與病家間的橋梁
周恬弘
2018-03-19
旅行的意義──始於質疑、成於實踐、歸於反思
尤文瀚
2017-02-05
林秀姿:熟齡婚活──即使到了50歲,也要談戀愛
林秀姿
2016-05-08
【哲學諮商室】為什麼我總是「遇不到對的人」?
褚士瑩
2017-01-22
【投書】李峙皞:英國教改夢醒了,台灣還要繼續作夢嗎?
李峙皞
2016-09-13
【投書】從「AI熱、EL潮」看台灣未來的地方教育
廖世凱
2017-06-09
老花蓮人悲歡離合的場域──舊花蓮驛
魚夫
2017-10-21
《日常對話》導演黃惠偵──成為母親之前,我們只是一個人
林秀姿
2017-06-11
2017一個人的本屋大賞
米果
2017-12-27
【投書】彌封的荒涼:記我求學經驗裡的余光中們
陳建融
2017-12-19
別被「夢幻糖果牆」迷惑──職場中的屈就,你得到什麼?
卓子傑
2017-09-04
【投書】那時我以為,偏鄉是一個遙遠的地方
鄭詩遠
2017-08-20
對待孩子,聽「教養專家」的話就對了嗎?
方格正
2017-04-18
就算成績差還是每天苦讀到半夜,努力是為了「請爸媽繼續愛我」?
陳志恆
2017-12-14
【投書】迷信能力指標,無怪乎讀不懂國文課──讀朱宥勳〈找到能力指標,就不必迷信經典了〉有感
李佩蓉
2017-08-27
Twin Oaks:50年歷史的共產實驗社區
黃怡
2018-03-17
【投書】解嚴30年後的民主台灣,我們的軌跡
許藝瀚
2017-07-13
站在烏克蘭,新時代與舊緬懷的十字路口
張翠容
2018-04-23
【哲學諮商室】為什麼那麼多台灣女生都覺得「我不夠好」?
褚士瑩
2017-11-26
失敗者也能飛翔嗎?別讓未來的孩子,再走進「沒出口的絕望」
方格正
2017-09-08
【投書】文言文不死,只是逐漸老去
黃敏警
2017-09-04
超越「單元」與「多元」,進入「後多元時代」吧!
鄭志凱
2017-08-23
【投書】高等教育,正在延緩你的孩子長大?
張訓譯
2017-08-22
【投書】在司馬庫斯,他們拒絕2,500萬現金,只為維繫一個能繼續尊重土地與自然的世界
葉乃爾
2018-01-21
種族歧視惡化?經濟果實分配不均的社會隱憂
葉家興
2017-08-17
「公共化托育」對台灣而言,是奢望還是理念?
吳媛媛
2017-10-26
【投書】沒有誰是返鄉的英雄,沒有傳承的漂亮口號──從真實部落生活而來的工藝品牌Kamaro'an
王婉璇
2018-01-17
【投書】教師兼行政,您怎麼不生氣?
陳建銘
2017-08-07
【投書】從多元到「特殊」:新時代臺灣教育場域的實踐與解放(上)
林文蘭
2018-03-30
【投書】偏鄉服務,不是一廂情願的「付出」
許智鈞
2017-10-22
【投書】當《老師,你會不會回來》搬到都會──怪獸家長、招生夢魘下的教育者心聲
施和伸
2018-01-08
葉丙成:想養出獅子,就別關在綿羊圈裡養!
葉丙成
2016-04-04
【投書】謝國清:請別再用考試綁架學生的學習
謝國清
2016-09-12
國家公園署該落誰家?從國土計畫的體系思考
李永展
2017-10-16
時代如風,而我們還在路上
米果
2017-01-18
一位越南移工的夢想:「總有一天,我要以畫家的身份回台灣辦展覽!」
方詩諭
2018-01-02
【周三專欄】米果:你所渴望的幸福一日
米果
2015-04-01
【投書】高中版本的大學考招方案,有什麼問題?
曾慧青
2017-02-10
台南憑什麼吸引日本人?
游智維
2018-03-20
管中祥:記者如何囧很大──一個有理想記者的掙扎與告白
管中祥
2015-05-14
冼義哲:從《紙牌屋》與《白宮風雲》看大法官提名的一些思索
冼義哲
2016-10-21
馬林魚球場的馬林魚男
方祖涵
2017-07-14
大學入學科系如何選?從工作趨勢與「台灣未來年表」談起
侯勝宗
2018-03-14
【投書】婚姻平權的下一哩路──對話、和解與蛻變
孫廷禎
2017-05-31
【吐露台客】葉家興:大地震與斷捨離
葉家興
2016-02-18
【投書】江明憲:補救之後,教育現場到底需要改變的是甚麼?
江明憲
2016-02-08
應該為你的孩子安排更多課外活動嗎?
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著,洪慧芳譯
2017-01-13
【投書】語文教育的天真與殘酷
顧世瑜
2017-09-11
成績不好誰的錯?國中老師說出偏鄉惡性循環真相
zamp
2018-03-02
【投書】作為政治問題的文言文
夏逸平
2017-09-14
天下「2017國情調查」沒告訴你的重點
葉家興
2017-09-07
從香港地鐵看台灣的軌道預算大亂鬥
許文泰
2017-04-18
成功的定義再繼續白癡下去,我們的人生就要窒息了
張家齊
2017-06-13
【投書】產學鴻溝,能不能用「開放式創新」解套?
黃克威
2016-12-30
半杯水的台灣,我們該樂觀還是悲觀?
Mark Stocker
2018-02-21
【投書】107課綱上路前,老師您開始準備了嗎?
吳宜蓉
2016-12-12
文瀚與小巴摩托車日記:動念──唯有經歷過的世界才意義
尤文瀚
2016-11-05
【投書】混齡教學,可以讓學習互動更有趣!
林國源
2017-06-01
羅德水:免試入學,從離島先開始?請釐清問題循序漸進
羅德水
2016-08-08
《資本論》第一卷問世150年(下)──馬克思主義今天還有意義嗎?
蔡慶樺
2017-03-28
想創業,該如何寫投資說帖?
鄭志凱
2017-11-15
【讀者投書】林儀涵:林義雄用生命栽出千千萬萬的花
林儀涵
2014-04-22
張茂桂:敬告吳思華部長、黃子騰署長──為什麼12年國教必需「全部」暫停實施,而不是除「社會領域」之外都先通過?
張茂桂
2016-01-29
為自己留下一個更乾淨的人生
瑪格麗塔.曼努森(Margareta Magnusson)
2017-11-12
讓「農產加工」為台灣帶來互助互惠的社會經濟力吧!
蔡培慧
2018-02-06
【讀者投書】謝國雄:搭建居住的共善平台-務實創新的崔媽媽雞婆群
謝國雄
2014-12-16
別讓「傑出身障獎」淪為環境障礙賽的拚搏
余秀芷
2017-05-14
醫院排名,是病人就醫的「明牌」嗎?
周恬弘
2017-08-14
高價鬍鬚張和高價醫者診所的差別
楊惠君
2017-03-26
從「外籍新娘」到「新住民」走了多遠?(一)
夏曉鵑
2018-01-31
翻轉人生,需要這本存摺──怎麼在網路成癮的世界裡保持精神強韌?
葉家興
2017-08-03
許願井的迴響:外籍勞工渇望被聆聽的聲音,你聽見了嗎?
《許願井的迴響》編輯群
2017-08-03
「消費者」家長,是參與還是干預?
李淑菁
2017-05-04
文瀚與小巴摩托車日記:出發──回到1949外公被戰爭帶走的離鄉之路
尤文瀚
2016-11-13
【投書】苗栗的前瞻計畫,不該淪為政治派系下的大餅
莊貿捷
2017-04-28
【投書】台大潑酸事件的反思──教育,應從善待自己與他人開始
黃雅莉
2017-10-23
當醫生真的是一份好工作嗎?
周恬弘
2017-04-20
我愛身份地位──渴望成功的背後,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The School of Life Taipei
2017-04-18
【投書】李志恆:問題不在幾點到校,而在是否尊重多元
李志恆
2016-10-12
為什麼經濟預測老是失準?因為人類的行為,就是不可能那麼理性!
理查.塞勒(Richard H. Thaler)
2017-10-14
羅德水:孔子反對教師工會嗎?
羅德水
2015-09-30
《直播風暴》揭開的社群真相──花花女郎、哈佛新生、未來學家的科技夢
黃哲斌
2017-06-25
【投書】一個好的遊戲,不應該有失敗者
林哲宇
2017-10-01
女性、政治與自我認同──流浪樂人對談
阿洛、陳樂菱
2017-09-29
那些豬羊變色的Google初心
黃哲斌
2017-09-29
【投書】讓部落媽媽成為「素人老師」!偏鄉課輔,為她們找到光明之路
吳文炎、周江杰
2017-09-25
【投書】勞基法只是最低標,政府不能再把人權往下修!
胡方翔
2017-12-28
羅世宏:大陸記者獨立之路,從市場化媒體的崩壞開始
羅世宏
2016-02-04
教改,從教師們的生命變得精彩開始
劉政暉
2017-03-06
【投書】noise:投資面板的未來,不能再虎頭蛇尾
noise
2016-08-22
看見直昇機,請微笑
曾文珍
2017-06-11
大學考招變革,攸關你我孩子未來
葉丙成
2017-03-02
芬蘭教育神話,在台灣為什麼行不通?
莊珮柔
2017-09-12
當「經典」不再經典──跳脫舊課本,打開文學教育的更多可能
許暉林
2017-09-12
別讓過度醫療延長痛苦──安樂死、安寧照護與自然衰老
周恬弘
2016-12-20
與其追趕人工智慧,不如擁抱開源軟件
鄭志凱
2017-05-31
羅德水:回到升學主義源頭,讓迷思的雲霧散開
羅德水
2016-08-15
汽機車也可以YouBike嗎?
葉家興
2017-02-16
【投書】文言文的內容問題,只是盜賊用來吸引看門狗的一塊肉!談媒材的取捨與建置
吳翠松
2017-09-04
【讀者投書】廖家慧:爸媽,我結婚了!── 選擇自己想要成為的自己
廖家慧
2014-06-01
【法律白話文運動】李濬勳、楊貴智:南海仲裁案的一記當頭棒喝──我們為什麼需要法治與國際法?
李濬勳、楊貴智
2016-07-29
即將畢業的你,還有夢想嗎?
方格正
2017-05-23
千埤之鄉,要如何躍昇為國際門戶?
郭瓊瑩
2017-02-09
期待更好的高中國文課本──從馬華獨中的課本目錄談起
吳昌政
2017-08-29
西藏,台灣人止步
尤文瀚
2016-12-18
用數字說故事的超級經紀人
方祖涵
2017-08-25
【投書】給「空氣污染防制法」的10個修法建議
施宇芳
2017-08-19
一位巴伐利亞的愛國者
蔡慶樺
2017-11-24
談KPI還只想到「附加價值率」?別讓新經濟政策繼續採用過時目標
盧俊偉
2017-04-28
【投書】陳育萱:多元選修抑或多元悲歌?
陳育萱
2016-01-29
年金永續,才有世代正義
羅德水
2017-01-09
社會住宅與公共藝術(上)──大家的房子,大家一起蓋
康旻杰
2017-08-06
【投書】你的情緒發洩,已經傷害了老師的心
何國雄
2017-01-06
【投書】noise:學測指考二合一,對誰都好
noise
2016-06-07
【投書】大系違規招生,責罰為何由小系承擔?
陳儀珊
2017-01-02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