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投書
精選專題
熱門議題
Metoo
台大校長
政二代
習近平
台灣旅行法
英語畢業門檻
我要投書
關鍵字
共有268個搜尋結果
最相關
最新
那些印度的冠軍女兒
楊惠君
2017-04-11
今日印度:你選擇與底層的無種姓者並肩,還是把貧窮關在門外?
索米妮.聖古塔(Somini Sengupta)
2017-09-24
從泰戈爾到今日印度,我們的「三個女人」
林汝羽
2016-03-08
【投書】方天賜:印度的華語教學與新南向政策
方天賜
2016-04-06
【投書】林汝羽:臺灣經營印度不應偏廢教育與文化
林汝羽
2015-11-16
陳牧民:剖析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台灣能在印度做什麼?
陳牧民
2015-10-15
【讀者投書】鄭欣娓:莫迪來了,好日子來了?──從性別觀點看印度大選結果
鄭欣娓
2014-05-24
國際關係民主化──金磚國家的意外貢獻
林深靖
2017-09-01
那年夏天,我和她們一起住在喜馬拉雅山的寺院
林麗芳
2017-12-17
寶萊塢的夢想製造內幕──這裡的一切,都是為「平庸大眾」而生
傑瑞.賓多(Jerry Pinto)
2017-11-19
【水方子廚房手記】孟買快遞,從便當開始的溫馨接送情
游惠玲
2017-02-19
林汝羽:班加羅爾的計程車司機
林汝羽
2016-02-25
林汝羽:沒有土地,就沒有家園
林汝羽
2016-04-14
【投書】梁展嘉:李光耀的紅箱子
梁展嘉
2015-11-29
林汝羽:濕婆之夜
林汝羽
2016-03-31
羅毓嘉:女性就是那半片金山
羅毓嘉:女性就是那半片金山
2013-05-12
【讀者投書】翁婉瑩:甘地與翁山蘇姬──非暴力行動的的道德根基
翁婉瑩
2014-05-01
全球大移動!17世紀東印度公司帶來的移民們
羽田正
2018-02-08
被祖國背叛的女人
林汝羽
2018-02-04
對媽媽說好話,而不是叫她偉大
林蔚昀
2018-04-13
被蔣介石消音的〈通令第一號〉?
黃宗鼎
2017-09-04
【投書】在宗教衝突中,你願不願意擁抱不同信仰的孩子?
楊薏茹
2018-03-17
【投書】對抗恐怖攻擊的武器,其實就在你我心裡
徐明慧
2017-05-16
林汝羽:「難民製造」Made by Tibetan Refugees
林汝羽
2016-04-28
故宮南院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黃宗鼎
2018-03-16
包正豪:做好教育,是新南向的基石
包正豪
2016-11-22
速食霸主的滑鐵盧──在越南陷入苦戰的麥當勞與漢堡王
何則文
2017-08-02
【投書】高中生觀點:為什麼大家罵「古文」?
賴林澤
2018-04-12
長大好難!當了媽媽,我開始經歷第二、第三次童年
林蔚昀
2018-04-06
穿越劇《天生一對》,串連你我的歷史知識與文化傳承
張蘊之
2018-04-01
臉書與Google 真能拯救世界?
黃哲斌
2017-06-09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其實正是父親的冠軍夢
曲智鑛
2017-05-16
西藏困局能否以「梵蒂岡模式」突破?
陳冠中
2018-02-22
【投書】為什麼要廢注音?
曹家熙
2018-03-09
得到普立茲獎的《同情者》
黃宗鼎
2018-02-28
「偏鄉教育」問題在哪?打破低期待與標籤化,別讓他們繼續被犧牲
劉政暉
2018-03-14
翁士博:非洲版的貧民百萬富翁
翁士博
2016-12-01
全面使用電動機車,台灣做得到嗎?
邱秉瑜
2017-12-22
【新南向論壇】盧俊偉:新南向政策該怎麼個新法?
盧俊偉
2016-06-01
喝一杯嗎?從古希臘到俄羅斯的酒鬼故事
羅伯‧埃文斯(Robert Evans)
2018-02-04
湯順利:一幅印尼的肖像──幻滅的獨立大夢(上)
湯順利(Sunlie Thomas Alexander)著,張婧玟翻譯,吳庭寬校編
2016-05-28
【投書】詹博凱:神愛世人,在此生的輪迴
詹博凱
2016-01-31
非洲會是第二個中國嗎?
法蘭克.席蘭(Frank Sieren)、安德列亞斯.席蘭(Andreas Sieren)
2017-11-07
都是「國史」書寫,中國史要「幾分熟」?
黃宗鼎
2017-10-31
林汝羽:摸索著通往理解的長途──與康巴老戰士的交會
林汝羽
2016-05-27
餐桌上的一盤魚,比你想的更不簡單
黎諾維
2018-03-13
【投書】林祈昱:應無懼「韓流」洶湧,奮力創造南向「新台流」
林祈昱
2016-09-14
當展覽不只是「展覽」──看見一間博物館的靈魂
林汝羽
2017-12-21
張蘊之:千年前的膠卷──吳哥浮雕的那些故事
張蘊之演講,謝瑩整理
2016-08-06
【投書】林基興:百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呼籲──基改真的不安全嗎?
林基興
2016-08-02
【讀者投書】周怡蘭:「這裡很安全, 這裡沒有穆斯林」
周怡蘭
2015-06-04
【投書】最後一顆球是誰踢進的──《輝煌年代》懸念了嗎?
張春炎
2017-08-11
半世紀前的台灣「舊」南向,是星光燦爛的藝文往事!
洪德青
2017-11-19
保羅班德醫師──神,在我們對世界的奉獻中!
黃怡
2016-11-12
板橋林家的西貢女婿──那些你不知道的南島故事(2)
洪德青
2017-11-11
該給流浪乞丐錢嗎?一堂瑞典歷史課的思考
吳媛媛
2017-06-30
【投書】劉怡君:不一樣就應該消失?
劉怡君
2016-05-14
酷!玄武石與硓咕石的閩洋混搭建築──澎湖二崁陳宅
魚夫
2017-08-12
【2017勞工影展】《翻轉吧!速食時裝》──翻轉時尚是要翻轉什麼?
鄭志鵬
2017-10-26
別讓台灣窮到只剩GDP!經濟成長數字背後的真相
Dolin66
2018-03-30
孤獨Samotność──我在邊境,遙望自己的格格不入
林蔚昀
2017-10-22
【投書】鐘樓怪人的核電啟示
林基興
2017-03-03
深河、沉默──遠藤周作的人神交纏
黃怡
2017-03-11
【投書】她們遠嫁台灣,家人卻難以來探望……
龍煒璿、張育華
2017-10-18
鄭志凱:向海外移民第二代招手
鄭志凱
2015-10-21
比特幣、ICO、金融創新與監管
葉家興
2017-10-12
新住民Nowy mieszkaniec──轉過身,和自己的故鄉相遇
林蔚昀
2017-12-24
我們需要更多烏鴉──高等教育別再複製悲歌!
周平
2017-10-02
黃宗鼎:如何將「眾神之珠」印尼串在一起?
黃宗鼎
2016-10-07
「翁山媽媽正在努力對抗恐怖份子!」國際譴責下緬甸人對羅興亞衝突的不同看法
何則文
2017-09-09
除了雞尾酒療法,愛滋病人還需要你的「平常心」接納
周恬弘
2017-12-18
黃宗鼎:仲裁之後,台灣如何重拾南沙論述?
黃宗鼎
2016-08-01
廁所,也可以跳脫「濕答答髒兮兮」的刻板印象!
郭瓊瑩
2017-07-24
公東傳奇──海岸山脈的大愛
黃怡
2017-07-17
【投書】買不起房、養不起小孩,「公共化」就是萬靈丹?
林建成
2017-10-16
【投書】劉政暉:換了位子也換了腦袋的翁山蘇姬──緬甸給臺灣的提醒
劉政暉
2016-06-10
【讀者投書】杜弘毅:南南貿易與台灣的機會
杜弘毅
2015-05-27
【投書】美景、文化、海洋,台灣能不能成為「東方瑞士」?
張膏福
2017-06-21
侯勝宗:出世vs.入世,學術能為世界做什麼事?
侯勝宗
2016-04-25
林汝羽:誰才是真正的西藏人?
林汝羽
2016-05-05
【投書】妙禪能出現壯大,代表社會出了問題
釋碧虛
2017-09-20
郭瓊瑩:南向政策要推動,應先重視東南亞的智慧
郭瓊瑩
2016-09-04
教改,從教師們的生命變得精彩開始
劉政暉
2017-03-06
十九大後習近平對台:軟手為攻,硬手為守,意在「改變台灣民意」
林中斌口述、辜樹仁整理
2018-03-30
張馨云:菲律賓「鐵娘子部長」曇花一現,財團何時才能鬆手礦業?
張馨云
2017-06-06
黃怡:此時此刻,全世界還有近3,000萬奴隸!
黃怡
2016-09-03
林汝羽:從難民到公民──挪威政府如何「外包」難民業務?(上)
林汝羽
2016-08-23
【投書】陳國暉:富貴險中求?政治敵意與台商對大陸投資的影響
陳國暉
2015-12-20
【投書】noise:人才流失,新政府注意到了嗎?
noise
2016-07-11
Happy Tet!回顧2016越式新聞
洪德青
2017-01-25
【投書】誰的「多元文化」?
張妤安、戴綺儀
2017-01-25
像先知一樣生活:走進古蘭之海,看見真正的伊斯蘭
卡拉.鮑爾(Carla Power)
2017-08-18
【投書】吳庭寬:自由是沒能終老的靈魂
吳庭寬
2016-06-28
日本史的誕生:作為「人造語」的日語
岡田英弘著,陳心慧譯
2016-10-22
馬來西亞燕窩的醉生夢死:都市裡的非典型畜牧業
郭育安
2018-02-15
黃怡:生命之泉──希特勒的單一種族大夢
黃怡
2016-09-11
徐遵慈:川普上台,未來的亞太經濟會怎樣?
徐遵慈
2016-11-10
李淑菁:旅行做為一種教育方式
李淑菁
2016-03-28
鄭志凱:小國經濟──如何打造品牌?
鄭志凱
2016-01-27
【讀者投書】吳奇諺:伊朗核子僵局有解?
吳奇諺
2015-07-18
鍾嘉濱:台灣「以人為本」新南向政策的挑戰
鍾嘉濱著,劉光瑩翻譯
2016-10-03
劉美妤:遊子身後,破碎的尼泊爾
劉美妤
2015-05-10
陳怡光:剪斷紅帶讓藍帶起飛吧!
陳怡光
2016-01-16
【投書】新南向一週年觀察
洪銘謙
2017-05-05
Roger Ebert:美國第一號影評人
黃怡
2017-12-30
梁展嘉:永遠完成不了的新加坡答卷──也談江春男酒駕事件
梁展嘉
2016-08-13
林深靖:從里約奧運到杭州G20──崛起中的世界新局
林深靖
2016-08-11
【讀者投書】林士清:中國人口老化的危機
林士清
2013-06-04
【讀者投書】張正:松菸護樹之我見
張正
2014-06-21
家長們,請放手讓孩子「向下移動」吧!
侯勝宗
2017-04-02
【民俗亂彈】溫宗翰:地震的由來──你知道「地牛翻身」是臺灣本土創生的地動傳說嗎?
溫宗翰
2016-05-16
進軍東南亞,印尼的7-11為什麼做不起來?
吳英傑
2017-07-25
林深靖:當蔡英文在拉美遇到「北京共識」……
林深靖
2016-06-23
鄭志凱:太空科技──追月族的賭注與抱負
鄭志凱
2016-10-19
黃宗鼎:南海自由航行權 美國的外交這樣做
黃宗鼎
2016-06-16
有關氣候變遷的10道難題
鄭志凱
2017-07-12
【周四專欄】胡慕情:台灣,下一個福島?
胡慕情
2013-08-01
【讀者投書】樂水:「救濟金」改為「生活金」可以解救貧窮?
樂水
2014-12-16
喬治夏勒──那個83歲仍在為生態保育奔走的人
黃怡
2016-10-15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不只一個理由的罪,只有一個結果的罰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2016-05-11
洪德青:華府亞洲藝術博物館與台灣的三層關係──Freer Gallery of Art
洪德青
2016-02-27
賴品潔:從壓抑中爆發的衝突才恐怖──印尼華裔作家的族群視野
賴品潔
2016-05-02
《與森林共舞》──要將力量用在將人舉起,而非將人壓下
紀坪
2016-05-01
【投書】校門口的多元文化體驗課程
蒲彥光
2017-01-18
方祖涵:機器人的電話戰爭
方祖涵
2016-03-25
【投書】呂錫民:低油價對全球長期經濟發展,弊多於利
呂錫民
2016-03-12
【讀者投書】黃嘉偉:為什麼我們都不結婚?
黃嘉偉
2015-04-04
失智者臨終──安樂的死?尊嚴的活?
黃怡
2017-05-11
洪德青:回顧2015二十大越式新聞(2/2)
洪德青
2015-12-20
胡慕情:我們就是水
胡慕情
2014-10-14
葉家興:旺角騷亂──不滿需要宣洩,但騷亂不是出口
葉家興
2016-02-10
盧俊偉:川普經濟學,能成嗎?
盧俊偉
2016-11-15
【讀者投書】李建霖:混搭錯了嗎?問題在於文化脈絡
李建霖
2015-04-12
浪費──廚餘.史都華.人類的飲食悲劇
黃怡
2016-05-29
林汝羽:平凡中的詩意──那些在達蘭薩拉教漢語的日子
林汝羽
2016-06-03
【假日版】洪德青:華府路邊攤之台菜思想起──Curbside Food Trucks
洪德青
2015-03-22
鄭志凱:從兩個小故事談起台灣民主
鄭志凱
2015-12-17
【投書】高捷:做了國際志工,就不會是媽寶?
高捷
2015-12-15
白斐嵐:「從良」的藝術
白斐嵐
2015-09-27
【投書】外派,真的是你想的那麼好嗎?
JESS
2017-03-15
王昀燕:打造屬於自身文化的動畫片──專訪《捉妖記》導演許誠毅
王昀燕
2016-04-25
【讀者投書】黃文:揮別「帝王式總統」,期待「長者式總統」
黃文
2014-12-22
林中斌:520後,兩岸整體關係並不悲觀
林中斌口述,辜樹仁訪談整理
2016-03-04
【讀者投書】翁婉瑩:異教徒在緬甸──從怒海漂流的羅興亞人談起
翁婉瑩
2015-05-30
洪德青:華府甘迺迪中心的雲門舞集與其他台灣天團──Kenned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洪德青
2016-02-21
【經濟五四三】馮勃翰:創業,從解決自己生活中的不滿足開始!
馮勃翰
2015-09-08
【投書】葉靜倫:想幫助難民?從亞洲開始!
葉靜倫
2015-09-05
【東南亞新聞話】黃宗鼎:越南毋係母系社會!
黃宗鼎
2016-02-09
【讀者投書】陳正哲:台灣稅制失衡創造世襲權貴
陳正哲
2014-09-02
孝道之盡頭──一個失智者媳婦的真情告白
黃怡
2017-06-17
【投書】李弘暉、吳美馨:善用性別優勢 突破女性管理者盲點
李弘暉、吳美馨
2016-01-07
曾柏文:林義雄絕食抗爭的倫理難題
曾柏文
2014-04-29
【讀者投書】張勳慶:女人結不結婚是社會問題嗎?
張勳慶
2014-08-03
劉美妤:耶穌和聖誕老人都是白人?
劉美妤
2013-12-18
【讀者投書】翁婉瑩:1935到2015-從喬治歐威爾《緬甸歲月》看當前緬甸的民主進程
翁婉瑩
2015-03-15
羅惠珍:我在法國住了20年社會住宅
羅惠珍
2015-03-13
核裂變物質國際小組(IPFM)致台灣行政院的公開信
核裂變物質國際小組
2015-06-08
【讀者投書】方格正:選擇與因果
方格正
2014-05-29
朱敬一:全球化令我擔心的是什麼?
朱敬一
2014-05-26
【周一專欄】楊志良:民族與民主,感性與理性
楊志良
2015-05-18
【投書】劉政暉:殖民情懷總是詩──從寮國看台灣的媚日情結
劉政暉
2016-05-06
鄭志凱:如果軟件即將吞噬世界,台灣會被吞噬嗎?
鄭志凱
2016-04-20
【假日版】顏詩麗:櫻花與大和魂的想像
顏詩麗
2015-04-18
白斐嵐:傳統文化,難道只能成為外交舞台暖場秀?
白斐嵐
2015-04-05
林中斌:習近平──六十年來政治資本最雄厚的中共領導人
林中斌
2014-01-06
為何網路像蝨子一樣咬我的背?──美好科技年代的四個恐怖故事
黃哲斌
2017-04-08
彭明輝:生技產業與政府角色
彭明輝
2015-03-09
【投書】華錫鈞:下一代教練機,升級AT-3是最佳方案
華錫鈞
2016-03-12
方祖涵:他們的一萬個小時
方祖涵
2014-02-16
鄭志凱:小國經濟──致富要靠「巧實力」
鄭志凱
2016-02-24
彭明輝:TPP──與虎謀皮的兒戲
彭明輝
2013-04-15
黃怡:南非刀鋒戰士的殞落
黃怡
2013-12-29
肯洛區──電影藝術的反抗能量
黃怡
2017-02-25
【有機教育】李淑菁:妳/你要去哪裡玩?
李淑菁
2016-01-18
攀爬聖母峰的的勇氣與運氣
黃怡
2016-03-26
駱怡君:貧富差距,企業能夠做什麼?
駱怡君
2015-07-02
魏宏晉:山裡不是沒風光──青春與年老的雜想
魏宏晉
2016-07-24
【讀者投書】蕭瑟寡人:為別人創造價值之前,先為自己的生活創造意義
蕭瑟寡人
2015-05-31
【投書】立馬度:30歲成功創業家的秘密:「多工」又「專注」
立馬度
2015-12-14
洪德青:回顧2015二十大越式新聞(1/2)
洪德青
2015-12-13
看更多